1
下地排小便
在生完宝宝后,妈妈要少量多次的喝温开水,利于排尿。饮食上则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1天吃5~6餐,可减轻肠道负担。
因生产时体力消耗过多,第一次下地前,要先在床边坐立片刻,无头晕等不适症状再入厕。第一次小便要在产后4~6小时内排出,否则会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2
通过产后恶露分辨康复情况
恶露一般持续4~6周,恶露的颜色则从暗红色逐渐变成淡红色、褐色、白色;恶露的量以少于自己平时的月经量为正常,反之则为异常,建议及时到医院做检查。
3
身体清洁
洗澡时选择擦浴或淋浴,产后42天内不建议盆浴,洗澡以5-10分钟为宜,注意水温,浴后擦干身体。
4
重视盆底肌康复
盆底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妊娠期阶段和产后阶段脏器脱垂和尿失禁的发生风险。
5
产后大腹便便?可能是腹直肌分离
由于孕期,宝宝在子宫内逐渐增大以及孕期妈妈腰背部姿势的改变,将腹直肌向肚脐两侧过度拉伸,改变了腹直肌功能位,导致产后妈妈腹壁松弛、腰背部疼痛等问题久久不能缓解。产后42天复查,医护人员会根据妈妈的具体情况,指导进行康复训练。
科学坐月子
1
均衡饮食
2
产后疼痛
3
预防产褥中暑
旧风俗习惯中,坐月子要关闭门窗,即使在夏日也不能开空调,使得身体处在高温、高湿的状态,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虽然产后保暖很重要,但清洁、通风的环境更重要。
4
舒缓情绪,避免产后抑郁
5
注意避孕
一般来讲,产后6-8周后就可以恢复性生活了。但即使没有来月经,却并不代表没有排卵,因此产后同房一定要做好避孕。
6
适当的活动
产后应根据身体情况,尽早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始产后康复锻炼。产后康复锻炼有利于身体恢复、排尿排便,避免或减少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并且能使盆底及腹张力恢复。
7
保持卫生清洁
每天用温开水清洗外阴部,保证外阴部清洁卫生,并注意保持外阴部干燥,避免感染。
产后1周内皮肤会排出大量的汗液,在夜间和刚睡醒的时候尤其明显,要注意补充水分,并更换清洁透气的衣服。
颐安陪护严选月嫂、育婴师 每位阿姨都经过正规培训,持证上岗 严格调查阿姨背景、健康筛查、购买保险 签订正规合同,不满意免费退换,售后有保障
下一篇:育婴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分别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