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健康过冬?
2024-11-27

随着冬季的脚步悄然而至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因此如何在冬季养生

对于老年人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说老年人难过冬?


——不是怕冷

而是怕寒冷天气诱发

或者加重某些疾病

DSC_5139.JPG



1

呼吸系统方面


由于冬天气温较低,冷空气容易侵犯呼吸道,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感冒、咳嗽、胸闷等,也容易受到一些传染性疾病的侵袭。


所以,我们不仅要为老年人提供温暖的居住环境,更要关注他们的呼吸健康。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锻炼,如室内太极、瑜伽等,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避免病毒滋生。让我们共同为老年人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让他们的冬日生活更加温暖而安心。 

2

心脑血管方面


在寒冷的冬季气温骤降使人体的基础代谢降低,从而导致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心肌缺血显著上升。低温还会引发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这无疑增加了心梗等心血管疾病可能性。


因此,在寒冷的冬天里应该特别的心血管健康,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例如,运动量,提高身体的能力;注意合理饮食,保持保持情绪稳定,紧张和焦虑等负面情绪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保护自身的健康所以,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要合理规范用药,一旦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平时注意监测各项指标是否正常,而没有疾病的老人也要适量运动,做好保健。


3

防骨折方面


天气寒冷,人的肢体比较僵硬,关节灵活性差,肌肉弹性减少,容易跌倒,尤其是老年人,一般都患有骨质疏松症,是骨折的高发人群。


所以,日常生活中多加谨慎,适当补钙。避免运动损伤,应有“慢三拍”的心态,平时起身、走路也勿用力过猛。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散步、太极等,以激活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让关节重新焕发生机,肌肉恢复应有的弹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抵御严寒的侵袭,让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自信。


冬季预防疾病“三字经”:勤洗手、常通风、强锻炼、多菜果、多喝水、睡好觉、心平静。


冬季为“闭藏”之季,对老年人来说,冬季养生十分重要。




1

冬季起居


在冬季,老年人应适当晚起。适当晚起,绝不是提倡早晨睡懒觉。保证每天7至9小时的睡眠,睡眠时间过长和睡眠不足,都会导致人精神疲劳和身体疲倦,致使代谢功能下降而危害身心健康。


 长时间紧闭的门窗,使得室内空气逐渐变得干燥而污浊,无声地侵蚀着我们的呼吸道健康。在享受冬日温暖的同时,我们更应注重室内环境的整洁与空气的流通。定期开窗通风,让新鲜的空气涌入室内,带走污浊与沉闷;同时,还可以通过摆放绿植、使用加湿器等方式,保持室内湿度的适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寒冷的冬季里,既享受到温暖如春的生活环境,又拥有健康清新的室内空气

2

冬季饮食


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优质蛋白食物

保证谷类和薯类食物的摄入。根据身体活动水平不同,每日摄入谷类200g~300g。

比如鱼、蛋、奶以及肉类等。每日摄入蛋、鱼虾及肉类食物120g~200g,其中蛋类50g、肉类40~50g、鱼虾40~50g。


保证奶制品和豆制品的摄入

每日应摄入奶制品300~500ml、坚果及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25g~35g。


摄入足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多吃深色的蔬菜如:白菜、芥菜等。每日蔬菜摄入推荐量为300~400g,每日水果摄入推荐量为200~350g,如胃肠功能不好,应咨询营养师给予个体化食谱。


饮食清淡

少油、限盐。少吃或不吃肥肉,油25g,盐5g。食物应企切细煮烂,不宜过硬、大块、过脆及骨刺多的食物。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人不宜饮酒。

多饮水

以温开水为主。每日水量1.5L~1.7L。


3

冬季运动


在冬季,老年人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坚持每天锻炼,每天保持约1小时的活动,如散步、太极、瑜伽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运动,却能在无声中改善血液循环,让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沐浴在温暖的血液之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还能有效预防冬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随着身体的律动,老年人的心情也会变得愉悦而舒畅,这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无疑是一剂良药。


为了健康考虑,建议避免在日出前到园林绿地中进行晨练。相反,可以选择在日出后、气温适中、空气质量较好的时段进行锻炼。这样不仅可以享受更好的空气质量,还能让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放松。同时,晨练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运动状态,减少受伤的风险。


4

预防心理疾病


冬天注意多晒太阳。冬天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出现惆怅,从医学上说,阳光能让人心情振奋。


另外,如果长期把自己封闭在小天地里,就会觉得消沉、无助、寂寞、空虚、无聊,久而久之就会得心理疾病。所以就算天气冷,也要出门走走,找朋友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