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如何有效休息?你知道吗?
2025-03-05

女性在分娩过后身体会比较虚弱,整个人都会精疲力尽,尤其是一些体质比较差的女性,甚至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所以对于产后,对女性来说需要做好调养的措施,这样才能让身体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同时也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加强健,减少被疾病侵害的可能性,那么产后如何休息比较好呢?



产后多久可以下床?


如果女性是顺产且没有其他的病症,那么在产后6~8小时就可以坐起来,第二天就可以下床稍微走动,这样更有利于生理功能的恢复。


剖宫产术比较常用的麻醉方式是腰硬联合麻醉,术后需要保留导尿24小时,一般建议术后24小时也就是说拔除尿管之后进行下床活动。但是在拔除尿管之前,建议孕妇在床上适当活动,包括揉捏小腿,床上挪动,抬腿等,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如果产妇体质特别虚弱,可以适当推迟下床活动的时间,如果产妇体质较好,腹痛症状不明显,尿管撤离时间比较早,可以适当早一些时间下床活动,以利于缓解腹胀症状,防止肠梗阻,肠粘连等术后并发症。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有利于恶露排出,促进子宫收缩,促进身体恢复。






产后如何休息调理?


产妇除了保证每天8~9小时的睡眠外,白天还应安排2小时的午睡。这样有助于身体和体力的恢复,提高食欲,促进乳汁分泌。


卧床休息的姿势分平卧、侧卧、仰卧、俯卧、半坐卧、随意卧等,但产妇卧床休息必须讲究姿势、方法。因为产妇产后身体比较虚弱,产前子宫、脏器、膈肌都发生了位移,产后这些器官要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子宫要排除恶露,必须保证充分的休息和正确的卧床、养息方法,这样才有利于恶露排除,膈肌、心脏、胃下降回原位。



产后休息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①产妇不宜睡弹簧床,因为弹簧床太软,易引起骶髂关节错缝、耻骨联合分离,造成骨盆损伤。

分娩完毕,不能立即上床卧睡,应先闭目养神,稍坐片刻,再上床,最好采用背靠被褥,竖足屈膝,呈半坐卧状态,不可骤然睡倒平卧。


②闭目养神,目的在于消除分娩时的紧张情绪、解除疲劳;有利于排除恶露、膈肌下降,使子宫及脏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③在半坐卧的同时,还需用手轻轻揉按腹部。方法是以两手掌心从下按至脐部,在脐部停留做旋转式揉按片刻,再下按至小腹做旋转式揉按,揉按时间应比在脐部时稍长。如此反复下按,揉按10余次,每日2~3遍,可促进恶露、淤血排出体外,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产后腹痛、产后子宫出血等症状,帮助子宫复旧



哪些可以加快产后恢复?


1、适当下床活动

如果女性是顺产且没有任何其他的病症,通常在分娩后的6~8小时就可以坐起来,分娩后的第二天就可以下床在室内稍稍走动。尽早的活动更有利于生理功能的恢复,促进体内恶露的排出,同时还可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胃肠道蠕动,这样能够增强食欲,减少便秘的情况发生。但是只能进行轻微的床边活动,不要过早的进行体力活动,运动需要循序渐进,以不感觉劳累为准。

2、规律饮食

产后女性的身体会比较虚弱,而且还需要给宝宝进行哺乳,所以在这期间应该补充大量的营养,但是也不可以一味的进行大补,这样会让身体吃不消。每次尽量不要吃得太多,否则会对肠胃造成负担,饮食最好采取少食多餐的形式,为了能够让饮食更加多样化,可以食用专业产后科学搭配的月子餐,不仅可以帮助瘦身,还能下奶。



3、注意个人卫生

很多人会认为在产后月子期间不能洗头洗澡,这实际上是害怕身体着凉,但是如果不注意身体的清洁,就很容易滋生细菌,导致身体出现感染的情况。所以在分娩后如果身体有伤口,则需要每天的进行清洗,在清洗的时候不要使用洗液,否则会产生刺激;产后一周左右就可以正常的洗澡洗头,但是需要及时的擦干身体,避免受凉感冒。


4、温度适宜

产后在坐月子期间,室内的温度一定要适宜,太高或太低都可能会对女性造成伤害。因为产后女性的身体特别需要保暖,温度太低很容易让其着凉感冒,温度太高则会让身体大量出汗,体内很容易缺水。而且刚分娩的女性身体代谢能力很差,不能大量的饮水,否则会出现水肿的情况,所以在这期间一定要控制好室内的温度。



产褥期是多久?


很多人以为坐月子就是休息一个月,其实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怀孕状态所需要的一段时间。通常是六周,也就是42天。


产褥期是女性一生中生理及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之一,多数产妇恢复的良好,少数可能发生产褥期疾病。